木工藝的美感教育
美感 從生活做起
美感教育的教學活動,不單指美術、音樂等科,其內容包括所有課程中涉美感的各種活動與經驗,以及各種教育活動中情意方面的學習,並應注重知性與感性的陶冶。對於生活中的美感,能夠具備感知、創作及鑑賞能力,並從中擁有賞析、建構的能力與態度,如此能夠提高學生對人事物的理解性。
在我們的木工藝教學中,
木是材質-不同樹種、環境衍伸出不同的木材紋理、色澤及氣味。
工是造型-依據材質特性,以對材質的知識及技術將木材展現出不同的風貌。
藝是裝飾-在大溪的木器與木建築上,可見不同文化內涵與技法展現。
對應 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3個精神,
互動-自然生態-對應材質的永續與適材適用。
自發-個人實踐-對應造型的個人手作。
共好-社會文化-對應裝飾背後的內涵。
因而延伸出木博館的美感教育,有3個面向,
△ 認識材料特性及材質特色,發揮木頭的「材質美」。
△ 透過自己動手作來塑形木頭,以點、線、面完成作品的「造型美」。
△ 運用地方文化脈絡及色彩,展現在地特色的「裝飾美」。
◆【材質美】適材適用
◇ 五感體驗樹木的自然美感,建立人與木的情感連結,激發靈感與創意。
◇ 能理解木材作為生活器物,因紋理衍生出的結構特性。
◇ 認識木材差異及如何適材適用,學習永續利用的愛物態度。
◆【造型美】設計創作
◇ 知道木材的基礎加工原理,結合手工具的使用,學習設計與創作整合應用的能力。
◇ 能欣賞木器造型裡的比例、線條、結構與功能所形成的美感關係。
◆【裝飾美】文化內涵
◇ 能認識木器上不同裝飾的文化背景及意涵。
◇ 能運用木作表現個人的美感與詮釋。
◇ 認識木材的一生與人的互動下,產生的種種人文風情。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