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室〕磨刀石
磨刀石
刀子使用久了就會鈍,此時就需要磨刀石來協助將刀子磨利,磨刀石的種類很多,挑選時須配合想磨刀刃鋼材的硬度做挑選,研磨時才可事半功倍。
磨刀石番號(grit)
磨刀石像砂紙一樣,有分番號(grit)。
何謂「番號」(grit)? 就是指磨刀石的粒度或磨刀石係數。
磨刀石是以密密麻麻的顆粒組成,單位面積顆粒越多,顆粒就越細。粒度由小至大,從 #200 到 #30000 都有,粒度越小,質地越粗,打磨刀刃時,所形成的切口越深,師傅通常會形容「吃鐵」,相反的,粒度越高,質地越細,越能將刀刃切口修細,使用起來就會感覺較為鋒利。
一般來說,小於#700的粒度,稱為粗磨石,#700-#2000為中磨石,#2000以上為細磨石,不過這種分法並沒有嚴格規定,通常因生產廠家而定。粗磨石通常用於刀刃開封,或是修整缺口用。中磨石則為將刀刃磨利,也是最常使用的磨石。細磨石則是將中磨石所形成的鋸齒狀刃口變得更小,讓刃口更細緻鋒利,也有拋光的功能。
刨刀、鑿刀、雕刻刀使用,建議粗磨石使用#400、中磨石使用#1000、細磨石使用#4000左右的粒度。
磨刀石種類
磨刀石有天然與人造,人造磨刀石最為普遍,價格較親民,也適合大多數工作者使用。市面上人造磨刀石品牌、款式相當多種,基本上可以從材質與製程來區分。不同的磨料搭配不同的製法,就可變化出相當多種類的磨石,建議採用同一系統,磨刀時會較為便利。
1.磨料的種類
以磨刀石的磨料來說,大致可分成氧化鋁(俗稱鋼玉)、碳化矽(俗稱金鋼砂),隨著化合物成分與比例不同,又可以無限延伸出各種材質;其中又以屬於氧化鋁的A、WA,以及碳化矽的GC 最常見。磨料的顏色,通常也會顯現在磨石上。

圖片取自 台灣砂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磨石的黏合方式
砥石選擇時可參考:磨料的類型,粒度(番號),黏合方式等因素。不同的鋼材配合不同的磨石,可達到較好的研磨效率。
(1)玻璃(陶瓷)制法
像陶器一樣,將可溶性粘土、長石、磨料在約1300℃的高溫下燒製以形成玻璃狀物質,稱為玻璃制法。因為經過烘烤和硬化,所以磨石相對穩定,但比較容易在受到衝擊後粉碎。
(2)水泥製法
由氧化鎂和氯化鎂製成的水泥(氯鎂水泥)作為黏合劑,並通過化學反應硬化。通常用此製法來作中砥和仕上砥。需注意的是,由於氧化鎂即使在固化後也會溶解在水中,所以使用前不需要長時間泡水,甚至直接灑水就能使用。
(3)樹脂制法
使用熱固性樹脂如酚醛樹脂或環氧樹脂作為粘合劑,在約200℃的溫度下固化。廣泛地被應用於對精度要求高的工業研磨及其他精細研磨。
(4)其他制法
使用人造金剛石作為磨粒,與玻璃制法類似,經過烘烤硬化。電鍍法,將人造金剛石像鍍層一樣,例如使用鎳金屬作為黏合劑固定在底板上。
3.常見磨石類型
磨料搭配以上製作方式,因應不同硬度的鋼材,就產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磨石。使用前須先研讀說明書,避免錯誤使用而縮短磨石的使用時間。
水磨石
使用前須泡水約15分鐘,讓磨石吸滿水。容易吸水的特性有兩大好處,第一是在摩擦生熱時可降溫,第二則是會「出漿」,漿水能提高摩擦力,對於刀鋒構成鋸齒極有幫助,不但如此,出漿讓刀刃接觸面積更大,更容易研磨,很適合入門。由於泡水後會軟化出漿協助研磨,使用後建議陰乾收納,不適合一直浸泡於水中。
陶瓷磨石
硬度較高,損耗及磨損會較少,潑水即可使用,不適合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如果使用習慣會先將磨石都泡水,建議浸泡不超過1-2分鐘),研磨時不會出漿,所以研磨時接觸面積很小,因此持刀時手腕角度必須非常準確,難度較高,較適合磨刀熟手使用。
玻璃磨石
硬度比陶瓷磨石更高,以玻璃作為基座,玻璃基座上覆蓋磨料,又稱奈米玻璃或人造大理石。其原理是使用玻璃芯片混合硅粉等材質,用奈米化(nano)的技術將表面重新結晶成石面。
油石
磨刀石用礦物油來潤滑磨刀石,通常於中磨石以上,拋光物質時使用。
磨刀石修正
磨刀石也會耗損,隨著研磨角度及位置不同,磨刀石的表面會開始傾斜或凹陷,刀具研磨下來的金屬,也會附著於磨石孔隙間,讓磨石研磨效率變差,因此在磨完刀後,須將磨石修整。
修正砥石
建議搭配磨刀石使用原廠修正砥石,依磨刀石粒度挑選適合之修正砥石,並非一顆石頭修正所有粒度磨石,細的修正砥石無法修整粗磨石,粗的修正砥石則會造成細磨石的損傷。
砂紙
也可用含金鋼砂之砂紙墊於平整表面作為修正磨石用,砂紙號數也須配合磨石。
砥石
用3顆號數接近的磨石互磨,也可修正磨石,但需時時檢查磨石是否都平整,磨石表面孔隙小,修整時磨擦力也會較大。
資料參考
台灣砂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砥石百科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