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室]備料的先備知識
木頭為一種會呼吸的材料,受濕度影響而有脹縮的現象,脹縮方向也會因裁切方式而有所不同,而樹木需生長至少幾十年的時間,木頭材質才會較穩定,是很難得的,所以取材時應盡量達到較高的利用率。目前台灣因為99%木料來源皆為進口材,木材由其他國家出口前,通常會做過乾燥處理,因此收縮現象不會像自然木這麼明顯,但因台灣氣候較潮濕,仍會影響木材,木材吸濕及脫濕的過程中,會造成木材膨脹及收縮,且會發生扭轉、翹曲、開裂等變形,因此木材的材料特性為材料科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因為紋理方向及脹縮等等特性,在製作前,需要事先做良好的規劃,才能製作出美觀、實用且達到材料最大使用率的產品。
木材含水率:指木材中水重佔烘乾木材重的百分數。木材中的水量可分兩部分,一部分存在於木材細胞壁內,稱為吸著水;另一部分存在於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之間,稱為自由水(游離水)。當木材在纖維體充滿水分,但纖維空腔無水分的狀態下,稱為纖維飽和點(Fiber Saturation Point, FSP),其值因樹種不同而異,大致是在28~30%。值得注意的是在纖維飽和點以下的木材,其強度大幅受到含水率變化的影響。
一般而言,從木材氣乾到纖維飽和點之間,所使用的木材隨著含水率的提高,其強度會下降,且不同的木材強度性質會有不同的下降幅度,直到纖維飽和點後才維持一定的低值。
為達較高利用率,備料時可把握幾項原則:
長料能不鋸短就不要鋸短
寬料能不鋸窄就不要鋸窄
由長料漸次下到短料
由寬料漸次下到窄料
由好料漸次下到次料
以下就木料裁切位置、方式做圖例說明
脹縮性
木材吸收水分後體積膨脹,喪失水分則收縮。木材自纖維飽和點到爐乾時的收縮率,縱向約為0.2%以下,徑向約為2~8.5%,弦向約為4~14%。徑向和弦向收縮率的不同是木材產生乾裂和翹曲的主要原因。
弦面板
木工師傅或製材廠通稱弦面板為MOGU(音似蘑菇),為日文發音。
由於紋理呈現山形、雲形紋,具變化性且美觀,深受買家喜愛,但此種裁切方式木料收縮大,弦向收縮率約在4-14%,依木種及存放環境而有所差異,且易翹曲,如果使用的是未乾燥材,備料時需要保留較多的逾量。
徑面板
木工師傅或製材廠通稱徑面板為MASA(音似馬沙),為日文發音。
紋理呈現虎紋、銀紋(部分樹種)。此種裁切方式木料收縮小,安定性佳,不易翹曲。徑向收縮率約在2-8.5%,依木種及存放環境而有所差異。
資料來源 : 北科大城市魯班、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國家林產技術平台
2022/10/14 資料修正-縱向收縮率0.2%以下,徑向2~8.5%,弦向4~14%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