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大溪南興「木藝共學工坊」開幕
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結合在地南興國小師生及木藝業者,在學校設置學習木工專用工作桌檯及刨鋸等器材,做木藝札根專用教室,歷經1年籌備今天啟用大溪木藝共學工坊。這間木工專科教室除學校師生木藝課,也將做為木藝推廣課程及師資培訓養成基地。
首堂木工課木藝師,從一塊圓木頭原型,教導學生認識台灣杉材質,利用斧、槌技巧劈開木頭,再細分鋸成木塊,利用木作工作檯及夾具固定木頭,細心刨平及造型,學習基本木作刨、切塊及磨平造型技巧,慢工出細活製成個性化筆筒座。
南興國小校長黃辛材表示,幾天前試教學,二堂課中途都沒有下課,學生卻上的津津有味,直呼這麼快就上完了二堂課,要再參加後續課程,完成尚未完成的木作作品。校方與木博館也將針對各個年級,設計相關木藝課程及教案。
黃辛材表示,學校有多餘的教室空間,加上幾位教師對木工有興趣,參與木博館向文化部申請的桃園木藝推廣計畫,木博館盤點大溪各小學教學資源與合作意向,共有南興、內柵、仁和及中興國小,將投入木藝課程的學校教學,同時率先在南興國小設木藝專用教室。
新成立的大溪木藝共學工坊,由南興國小負責維護管理,並由木博館引入課程資源,在木藝共學工坊進行教案試教及課程共備,規劃國中小師生、木藝潛力師師資及社區居民參與,透過學習木藝技巧知識,進而認識大溪木藝業發展的脈絡及傳統技藝。
大溪木藝共學工坊揭牌後的首堂木工課,由107年譜畫培訓的大溪木藝師資及當地2、3代傳承的年輕木藝師,現場帶領南興國小學生,從劈開原木頭,再鋸塊、刨平、鑿深等,操作使用刨刀、夾具等木手工具技巧,透過動手、動腦,來感受木工的細緻專注與創作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