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木行旅-木博館學木之旅
由 penta0025 · 已發表 · 已更新
以下圖片及內容取自 一本大溪 33期「玩木特輯」(2022.06)、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官網
木博館學木之旅
該怎麼開始「玩木」呢?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就是你學習木的最佳起點!快到各個館舍觀展、參與木育課程,解鎖你的玩木生活藍圖!



1.大溪歷史館 (四連棟)
位於普濟路旁的大溪歷史館,為木博館的常設展館,分為前棟的木造日式宿舍、戰後增建的後棟及戶外空間三大區塊。
建築推測建於西元1937至1940年,為大溪百年警政宿舍群之一部分。原本區隔為四戶的空間為再利用需求而打通,為了讓觀眾能瞭解原建築格局及功能,修繕過程中特意保留圍牆及四戶大門、門牌、部分木構件不做去漆處理等,以呈現老屋的生命刻痕和住戶的生活記憶。

2.藝師館
藝師館為1941年日本時代興建的雙併式單身警察宿舍,國民政府遷臺後,由於蔣中正總統於大溪設置行館,本宿舍改由其隨從俞濟昌先生一家居住。
2016年木博館完成修繕並開放為「藝師館」,成為大溪木職人故事收集及展示的空間,看見職人精神,讓民眾從藝師的故事中了解大溪木藝的傳承、想像未來發展的可能。

3.家具館
原大溪公會堂洋館,目前以木博館典藏及大溪特色家具策畫主題特展,提供大溪木藝匠師呈現精湛木藝技術的展示空間。
日本時代為集資籌建公會堂組成「財團法人大溪公會」,理事皆為地方仕紳,1923年大溪公會堂落成,為磚造洋館與木造和館組成,洋館用作議事、集會、宣講、宴會、儀式舉辦等事務,和館則為住宿、休息、藝文教育等空間。
現為桃園境內唯一留存之日本時代公會堂,且完整保留公園、周邊建築脈絡,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20年整修完成,以「木家具」為主題,作為大溪木藝職人技藝結合設計及當代生活需求的家具創作展示空間。

4.生活館
原大溪公會堂和館,目前以「大溪木藝生活」為主題,塑造木藝與多元產業、藝術對話的空間,成為推動大溪木藝創新的起點。
興建於1923年,1949年大溪公會堂和館轉為蔣公行館使用,並改建成現存的樣貌。當時蔣中正總統常來此休憩、接待外賓、召見晤談及與兒孫相聚等。周邊居民對此處的印象是戒備森嚴,但於總統壽誕的特殊日子,也留下與總統伉儷互動的記憶。
1975年蔣中正總統逝世,1976年元旦,洋館及行館皆改做「總統蔣公紀念堂」展示相關物件及起居空間。2016年交由木博館管理,2020年整修完成,以「木生活」為主題,做為木藝與多元產業連結及木生活體驗空間。


5.工藝交流館及工藝基地
位於大溪區公所後方的警察局宿舍群,目前設有「工藝交流館」及「工藝基地」兩座主要館舍,以及服務站、親子空間、物產小舖等服務設施。
本區域之大溪警察局宿舍群始建於1901年大嵙崁支廳時期,日治時期先後做為大嵙崁支廳、大溪郡役所,戰後為大溪分局之警務職員宿舍。歷經日治至戰後多次整修,見證警察制度在大溪的發展歷程,戰後大溪公會堂作為前總統蔣中正之行館,鄰近地帶成為管制區域,豐富此聚落的故事。
此區於2012年登錄桃園市歷史建築。自2015年起進行分年分區之修復工程,並於2021年全區完工開放,本區除了講述宿舍故事,也以工藝基地的定位為大溪木藝產業引入創新。此區宿舍群與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武德殿、木生活館、木家具館等,由木博館負責策畫營運,透過多元體驗讓大家認識大溪生活文化與工藝。
此區於2012年登錄桃園市歷史建築。自2015年起進行分年分區之修復工程,並於2021年全區完工開放,本區除了講述宿舍故事,也以工藝基地的定位為大溪木藝產業引入創新。此區宿舍群與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武德殿、木生活館、木家具館等,由木博館負責策畫營運,透過多元體驗讓大家認識大溪生活文化與工藝。
【工藝基地】
「工藝基地」由六連棟等三棟歷史建築再利用,作為工藝師駐村空間、工藝教室、木工場及工藝傳習室等使用,初期導入木藝及漆藝工藝合作,透過國內外工藝師駐村傳習,培育人才投入地方產業發展。
【親子空間及服務站】
親子空間為閱讀休憩空間,定期舉辦親子說故事活動。服務站提供基本諮詢、各項展覽及活動摺頁索取、輪椅借用、六連棟廣場及周邊緊急廣播服務等服務。
【工藝交流館】
本建築興建於日治時期,是本區警察宿舍群唯一一座結合寄棟式與切妻式屋頂的建築,室內格局樣貌亦不同於本區其他棟;戰後作為大溪分局警察宿舍,修復時保留原建築特色及戰後住戶增建圍牆痕跡,2021年再利用為工藝交流館,是生活工藝的展示、交流空間,創造地方木藝與多元工藝及產業連結。
本建築興建於日治時期,是本區警察宿舍群唯一一座結合寄棟式與切妻式屋頂的建築,室內格局樣貌亦不同於本區其他棟;戰後作為大溪分局警察宿舍,修復時保留原建築特色及戰後住戶增建圍牆痕跡,2021年再利用為工藝交流館,是生活工藝的展示、交流空間,創造地方木藝與多元工藝及產業連結。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