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木同行 木職人的多重角色
由 penta0025 · 已發表 · 已更新
以下圖片及文字內容取自 一本大溪27期「多樣態木藝人生特輯」(2021.07)
近年來,個人利用自己的興趣、專長,從事不只一項的工作、事業,變成越來越普遍的生活型態。這一期的故事,讓我們接近大溪木職人,看見他們在精進木業之外,有著多樣而不同的生活:出身農家的木職人陳鍾明,如何兼顧兩種產業工作?從電子業,轉換跑道至木業的鄭仁傑有著來自鹿的特殊靈感?將木藝師用心、熱心的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林繼達, 在木工之餘又做了什麼?這些都是大溪的特色,木職人有著各種「斜槓」的身分,讓木藝小鎮更加精采!
半木半農的合奏:陳鍾明 的斜槓人生
來到位於中華路上的隆盛木器行工廠,寬敞的一樓作為堆放、處理木料的工作空間,二樓則是擺放用黑檀木、柚木、花梨木等材質製作的大型神桌與家具,整齊而氣派。陳鍾明自豪地說,這間由姊夫林宜億開設的木材工廠,可說是大溪現存最大的一間,維持著師傅自己製作的大溪特色。
1959 年出生的陳鍾明,家中兩代務農,從小便跟著父親幫忙農事。種田的收入微薄,父親為了下一代的未來著想,要他去當木工學徒,習得一技之長。1990 年父親過世後,時年31 歲的他扛起家中農務重擔,開始了半木半農的人生。
陳鍾明提到,早年大溪是以農業為主,現在人說的「斜槓」是一種常態。為了分擔家中生計,當時除了當木工學徒,還有人去學雕刻、學作水泥匠、鐵工等。恰巧木作的淡、旺季與種田的閒、忙正好互相錯開,為了兼顧農事,陳鍾明選擇從事木工。近年來,由於陳鍾明的有機米種植及獲獎經驗,也有社區大學邀請他演講,以其專業的知識為民眾講解如何有機耕作、友善環境,陳鍾明又多了一個講師身分。
陳鍾明回憶,自1985 年進入這間木材工廠以來,興盛時期工廠內的師傅多達二十位,如今僅剩下連他在內的三位師傅,其他人則改行從事裝潢等,體現了大溪木業的轉折。儘管因應時代的轉變與大溪觀光業的興盛,年輕一輩的木作師傅大多製作較具設計感的藝術木作來吸引消費者,但陳鍾明所在的隆盛木器行,迄今仍堅持以傳統的榫卯技法,持續為顧客製作神桌、櫥櫃等大型家具,在時代洪流中傳續大溪木作的優良傳統技藝。




傳遞祝福的意念:半木半牧的 鄭仁傑
位於大溪山豬湖附近的合成木器行工廠,除了工作間外,後方還有占地不小的鹿寮與種滿果樹的果園。每天凌晨4、5 點,鄭仁傑就必須餵鹿、清洗鹿寮,之後才開始一天的木業工作,空閒時還得整理樹木、養鴨飼雞,生活忙碌且充實。
1982 年出生的鄭仁傑,父親為大溪著名的木匠師傅鄭金和,雖然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木藝,但父親卻要他避開有危險性的工作環境。2016 年父親因身體狀況不佳,讓當時正在臺中工作的鄭仁傑,回到大溪接手家業以及從2000年左右開始經營的養鹿場,鄭仁傑至此才正式開始學習木藝。面臨轉換跑道的抉擇,鄭仁傑也曾經掙扎,但想著父親經營許久的事業與技藝將後繼無人,抱持著不妨試試看的念頭,給自己一個踏入截然不同領域的學習機會。
2018 年,他靈機一動,既然家中經營養鹿場,何不將鹿造型與木作結合,創造出新產品?於是他將製作家具餘下的邊角料,設計出小巧可愛的鹿造型擺飾,客戶來養鹿場購買鹿茸時,可作為紀念品贈送。鄭仁傑說,因為鹿蘊含「祿」的福氣意涵,希望讓收到的人都能感受被祝福的喜悅。
2019 年,鄭仁傑加入「木創巢」,與其他的木藝青年共同集思廣益,希望能藉由團體的力量影響更多年輕人接觸、喜歡並學習木藝。時至現在,鄭仁傑仍堅持從父親身上習得的木作技藝與手法,按照一定的步驟與程序,扎實地一步步做出成品,也秉持父親口中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信念,勇於嘗試各種從未接觸過的方向。最近,鄭仁傑借助妻子曾在電視臺從事廣告行銷的專長,為家中木業成立網站並試圖打造品牌規劃,不僅讓合成木器行有轉型突破的可能,也試圖為大溪木藝開展一番新氣象。





作木之餘,投身義消公益的 林繼達
踏進隆達傢俱行,迎面撲來一陣濃郁的木香,前廳空間充斥著木家具的成品與未上漆的半成品,保有一股木器的質樸韻味。
1974 年出生的林繼達,為大溪木藝匠師林先貴之孫,從小便在木器行幫忙的他,跟著父親林宜賢邊做邊學,就此踏上木工匠師之路。熱心公益的林繼達,約莫於2010 年加入義消,儘管遭到家人的反對,至今仍不改其志,持續為大溪民眾服務。
林繼達認為,義消雖然與本業的木器工作性質完全不同,但木材最懼火,因此擔任義消習得的知識,讓他更為注重工作空間的消防安全,如防火避難設施的定期維護、電器的安全使用等。現在的木作工廠大多為機器代工,雖然較以前方便,但也潛藏機器故障、過熱而起火的危險性,平時工作,林繼達也會更小心機器的使用狀況,為居處安全拉起第一道防線。
林繼達認為,大溪的木業仍保有臺灣自己做的特色,但同時也必須兼顧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於是他也加入了由青年木職人一同組成的「木創巢」,與成員形成共學團體,一起腦力激盪,嘗試開發出既堅固耐用,又具備現代感造型的作品。另外,他還在大溪木博館參與教育推廣,分享自身繼承木藝的甘苦談;亦曾擔任木博館志工隊刨木課程講師,說明如何修整鉋刀,培訓志工帶領民眾一窺傳統木工具的巧妙,這些知識的傳承與教學經驗,都是在民眾心中生根、發芽的種子,為大溪木藝帶來新能量。




木創巢
由五位青年木藝師發起──堂和神桌/女俠愛木藝 黃裕凰、洲宇木業 李汪宇、合成木器行 鄭仁傑、美芳木器行 藍志豪、隆達傢俱行 林繼達,共同傳承大溪傳統榫卯工藝技術,並集思廣益推廣創新木藝設計,為大溪木藝開創新的活力與價值;近期吸引橘白工作室郭家宏加入。
◆橘白工作室,現更名為木夫,由木雕藝術家李明勲及木工設計師郭家宏自2020年共同創立。兩人擅長將雕塑與木工結合,創造出有藝術性的現代家具與器物。
《參考資料》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