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與記憶-普濟堂神桌乘載匠師精神
由 penta0025 · 已發表 · 已更新
普濟堂神桌承載匠師精神 撰文│編輯部
走進凝聚大溪人虔誠信仰的普濟堂內,總容易被作工精巧細緻的神桌吸引目光。這張由大溪備受尊敬的木藝匠師「阿文司」林先文,邀請在地鑿花匠師「鑿花春」張阿春與板橋鑿花名匠黃龜理共同合作, 於1964 年完成的神桌,呈現出大溪木藝既分工又密切合作的細膩手藝,也記錄下當時的產業型態與精神,成為三位匠師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黃龜理
專事宗教雕刻、名聲響亮的鑿花匠師,師承大木作師「彬司」陳應彬。
◆ 1985年時先後獲得「國家重要民族藝師」、「民族藝術薪傳獎」。
張阿春
大溪人尊稱為「鑿花春」,是大溪目前署名傳世的作品最多的師傅。
林先文
弟子眾多的「阿文司」,所創立的「協和木器行」目前傳承至第三代。

這張神桌採「鑲框木裙桌」形式,整片雕花立面帷幕般置於前方,以水淹金山寺、封神榜與二十四孝為題材,再使用玻璃鑲嵌保護,形成浮雕畫般的效果。
桌裙鑿花使用木質細密、適合雕刻的「狗骨仔」製作,由於其木色較白,碰到汗水容易變色,師傅需要邊雕刻邊以布料覆蓋保護,相當考驗耐心與細心。
◆狗骨仔:因其色澤似骨頭而得名,質地密緻堅硬,加工容易,適合雕刻。
雕刻鑿花的步驟可簡略分為塑造輪廓的「打粗胚」,與營造細節的「修手」,當時黃龜理即是長住在張阿春家中打粗胚,再由張家父子接手細修與彩繪。
桌裙雕刻刀工細膩驚人,連神將鬍鬚線條的刻痕間距都嚴謹講究,而全手工製作所表現的神韻與細節,更是現代科技難以複製的。
在製作「給神明用」的作品時,師傅們的態度會更加全神貫注、戰戰兢兢,平常的玩笑話收斂在虔誠的心情裡,也有著敬獻手藝的精神。
◆ 以上內容取自木博館出版品「一本大溪」4期「木」特輯(2017.08),更多內容請至 https://ebook.tycg.gov.tw/book/content.php?id=328 下載。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