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材廠

原木送進製材廠後,會經過什麼步驟才能被打理「成材」,送到木工師傅手中,成為可用的材料?在木工機具轟隆切割的聲響中,讓我們走進製材廠的工作現場。(以大溪添富製材廠為例)

1.看貨與選材
製材廠老闆通常負責進貨,以前臺灣未禁伐時,有些會到山中向林班購買,有時林班也會載到山下兜售,目前則會到港口向進口商挑選木材,或親自到國外看原木。

●老闆
管理並主導工廠,大多負責向外選購原木木材。
需要具備超強技能-從原木外型就能判斷木材好壞。

◆林務局106年宣示為「國產材元年」,目標在2027年國產材自給率達5%,目前國內也有許多製材廠有在處理國產材,可參考台灣木材網 https://www.taiwanwood.org.tw/

2.進貨
透過卡車將原木運送至工廠堆放儲存。

3.客戶選材
木工師傅會前來選購木材。可分為購買整根原木,或已經部分處理完成的材料,兩者價錢不同。

◆有的木工師傅會形容選材像是在賭博,因為原木有時外表漂亮,但是剖開後不一定是能用的材。

4.討論裁切方式
選好木料後,溝通如何裁切。製材的成功率也會因木材品質、大剖師傅的經驗技術有所不同。

 

●備料師傅
一般是製材廠中最有經驗的師傅,負責跟來購買木料的客戶討論選材與裁切方式,再傳達給執行裁切的師傅。

5.大剖(撩材)
原木簡單清理後,進行初步的粗鋸與剖片,又稱為「大剖」或「撩材」。

●裁切師傅(大剖師傅)
負責最主要製材工作的執行者,有些會依資歷分為頭手、二手、三手,由頭手師傅負責操作帶鋸機、執行客戶要求,二手與三手則從旁協助。

大剖-攝於大溪添富製材廠

●磨鋸師傅
老練的磨鋸師傅不必整天待在製材廠,可能同時與好幾間製材廠合作。每天約需打磨二十多條鋸片,才能提供一組中型帶鋸機使用所需。

6.裁切細木
將大剖完的木料,依客戶需求裁切為更小的板材或角材。

7.乾燥
乾燥是為了降低木材的含水率,減少蟲菌滋生可能,使木材不易變形並延長使用年限。又可分為天然乾燥與各類型人工乾燥。不過並非每間製材廠都有乾燥設備。目前也有送至楊梅或大園請專業業者乾燥。

◆大溪早期多為天然乾燥,據說當木工學徒時都要去搶地盤曬木料。
◆人工乾燥法也有許多種,常見有熱風乾燥法(熱氣乾燥法,窯乾法)、高溫乾燥法、化學乾燥法或高週波乾燥法等。

8.清點出貨
依客戶要求出貨至指定地點,但在大溪因為家具工廠也很多,所以經常是客戶自行載送。

 

以上內容取自木博館出版品「一本大溪」12期「製材」特輯(2019.01) 第6、7頁,更多內容請至https://ebook.tycg.gov.tw/book/content.php?id=368下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