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室]大溪的神桌

本圖及文字取自游心所寓專刊

 

神桌的大溪精神

一張神桌,透過木工、鑿花(裝飾工藝)、髹漆(塗裝),三力合作,代表著大溪木藝的分工與協力合作精神。

木工-要從製圖開始,先與客人討論訂製的神桌形式、木料、裝飾方式及塗裝方式後,做製圖設計,接著做木料規劃,到製材廠選料、大剖分料後再回木工廠做備料及加工。

圖中為吉美傢俱-李彥忠師傅 示範材料規劃及備料

 

大溪木職人最引以為傲的技術,是木器上擔任組裝重任的榫卯工法

裝飾-裝飾最常用的方式是鑿花,木工師傅會將需要裝飾的部位送到雕刻師傅家中,雕刻師傅鑿完花後,再送回木工廠做安裝。如果還需要按金,或螺鈿,則在鑿花後再加工。如果只需要螺鈿,就會直接送至螺鈿師傅家中施作螺鈿。

神桌最常雕刻的地方,通常是『眉仔』的位置。

髹漆-木工及裝飾完成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髹漆,髹漆指的是塗裝,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木器。塗裝方式早期多為生漆或干漆,現今從生漆、蟲膠漆等天然漆, 到NC、PU、PE、UV等化學漆都可依需求選擇。

圖中為大溪漆職人-吳義文師傅 干漆施作

神桌的材質美

硬度、色彩、氣味、木理,搭配橫切、弦切、徑切,是一種木料可呈現的最基本變化,而好的用料、適材適用,則是師傅製作神桌時的堅持。

作為祭祀用品,經常也受信仰及文化的影響,喜好具有香氣的木材,顏色的選擇上常使用的多為紅、黃、褐、黑等。代代相傳的使用習慣,則反映在選擇木理通直,密度高、材質硬的木材上。

但是對於材質硬度的感受因人而異,測量木材硬度標準,國際上會用 Janka Hardness Scale(詹卡硬度)來做參考,詹卡硬度測試的方式是以一顆直徑0.444英吋(11.28mm)的鋼珠壓入木材,壓入一半所需的力(lbs)為測量結果,此種測試方式是1906年奧斯汀(Austin)的木材研究員 Gabriel Janka 所發表的。

測量木材硬度標準Janka Hardness scale(詹卡硬度),本圖擷取自 https://metroatlfloors.com/

 

神桌的造型美

文公尺(魯班尺)是匠師製作神桌的規矩,不管是何種樣式的神桌,尺寸都須符合文公尺上的『紅』字。神桌的樣式,過往較常被討論的,有軟摶型、屈回型、漢式、明式等,因應時代的變化也逐漸發展出拉米型、箱型或簡約等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形式。

*丁蘭尺為風水用,風水也需合丁蘭尺的紅字。如果大木作、小木作等尺寸,不論用文工尺或丁蘭尺都在紅字位置上,則稱為『合』字。

神桌的裝飾美

神桌上的裝飾圖紋,多為吉祥、祝福寓意。裝飾的技法常見的有雕花、螺鈿、按金、彩墨繪等,為了讓神桌更耐用,也須做髹漆。神桌上對稱而細緻的圖紋裝飾,搭配不同的髹漆的方式及顏色,經常也讓神桌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及美感。

 

 

延伸資料

1.「木作用-世界木材事典」  易博士出版社

2. 測量木材硬度標準Janka Hardness (詹卡硬度)

3.「桃園市政府電子書平台 __ 4期「木」特輯(2017.08)」

4.「桃園市政府電子書平台 __ 17期「木生活與學習」特輯(2019.10)」

5.「桃園市政府電子書平台 __ 20期「訂製家具的裝飾工藝」特輯(2020.04)

6. 「游心所寓專刊」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9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