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學】大溪法鼓山齋明寺
齋明寺建於西元1850年間,至今160多年,為大溪最古老的禪寺,原係食齋人李阿甲私設的佛堂,以禮佛誦經為主,其後信仰者日漸增多,原名「福份宮」,西元1873年,第二任住持黃普瑟居士改建瓦葺堂宇,更名「齋明堂」。
影片簡介:百年古剎齋明寺
齋明寺座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傳統閩南式三合院廟宇建築,後因空間需求增加,現況已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寺的四周,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寺前有雙重牆欄,入口立有一對水泥門柱,上題:「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門內原為寬闊前庭,現為拱橋、水池、老樹與花臺分隔,具有綠蔭恬靜之美。齋明寺的平面風格及廟貌有禪寺的風雅安寧,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頗富歷史意涵。
照片來源: 法鼓山齋明寺粉絲專頁
古剎巡禮
● 齋明寺院:大溪最古老禪寺,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始終維持原有樸實風貌。
● 崁津歸帆:昔日大溪八景之一,由此俯視大漢溪,遙想晚霞照映水面,帆船歸來之美景。
● 萃靈塔:「靈塔斜陽」為昔日大溪八景之一,黃昏夕陽返照,塔影璀璨,遊人流連
● 齋明古道:大漢溪畔有石砌古道直通齋明寺,拾階而上,參訪古剎,別有意境。
● 敬字亭:亦稱「聖蹟亭」,先人重視文字,不隨意丟棄字紙而集中用火焚之。
古蹟與典藏
☆ 西元1985年8月19日獲內政部審定為三級古蹟。
● 建築: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以土、木為建材。
● 屋頂:火龍珠、燕尾脊、垂脊。
● 中柱對聯:落款「太歲辛亥年仲冬立」,故可推為西元1911年所重建。
● 左護龍對聯:西元1873年夏立。
● 供桌:典故源自於「唐明皇遊月宮」,西元1937年所製。
● 擂金彩繪:以黑色為底,再以金粉勾勒出圖案,呈現高貴典雅之感,是彩繪技術的極致表現。
● 山牆:護龍橫切面外牆,在土角磚外面貼上紅斗子砌磚,稱為「金包玉」。
● 石燈:日式仿唐樣式。
● 大殿:捲棚式造型,無壓迫感。
● 左右護龍之石柱:為大溪砂岩,為西元1873年所建「齋明堂」的石柱留用至今。
● 寺徽:佛像坐向之左為日本曹洞宗福井縣永平寺寺徽,右為日本曹洞宗橫濱市總持寺寺徽。
● 匾額:「法雨均沾」,西元1912年製。
景點資訊
電話 03-3801426
傳真 03-3804262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員林里齋明街153號
開放時間 09:00-17:00
門票資訊 免費
資料來源: 法鼓山齋明寺官方網站、桃園觀光導覽網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